Linux 中的 nload 命令
正确监控网络性能对于确保质量和防止任何故障至关重要。这有助于识别网络是否活跃且运行正常,如果很慢,那么原因是什么?通过监控网络带宽使用情况可以轻松检查这一点。 Linux 操作系统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函数、库、软件包和工具,它们各有优缺点,可用于监视网络流量。一些实用程序仅提供网络的基本概述,一些实用程序被设计为易于使用且轻量级,而另一些实用程序可以提供有关网络的详细信息。 nload 命令是 Linux 命令行工具之一,可让您监控网络性能。
Linux 中的 nload 命令是什么?
nload 是一个 CLI(命令行界面)工具,用于监控网络流量并跟踪实时带宽使用情况。它是一个控制台应用程序,用于监控实时带宽使用情况和网络流量。它通过图表提供对所有传出和传入网络流量的洞察。此外,它还提供有用的信息,例如网络的最小/最大使用量、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总量等。本教程旨在向您介绍 Linux 操作系统中的 nload 命令。
在 Linux 中使用 nload 命令的先决条件
nload 命令将帮助您监控网络。但是,您需要确保您的系统满足使用此命令行工具的先决条件的基本需求。以下是您的系统应满足的一些先决条件:
Ubuntu 22.04系统安装在系统中
确保您拥有 root 权限,可以通过 sudo 访问管理员帐户
apt 或 apt-get 包管理器工具
命令行终端
在使用 nload 命令之前,请确保您的 Linux 操作系统满足所有这些先决条件,以便在执行该命令时不会遇到任何错误或错误。
如何安装nload命令?
假设您的系统满足所有先决条件的需求,我们将指导您如何在 Ubuntu 22.04 系统中快速安装 nload 工具。启动您的 Linux 操作系统。打开Ubuntu,然后打开终端来执行命令。输入以下命令,以便在系统中安装 nload 工具:
按 Enter 执行命令。如果您的系统启用了密码,则您需要提供密码以授予管理员访问权限以运行上一个命令。一旦您提供对该命令的访问权限,您将得到以下类似的结果:
如您所见,nload 及其所有相关目录和文件已成功安装最新版本 0.7.4。现在,让我们使用“nload –help”命令打印可与 CLI 中的 nload 工具一起使用的命令列表。这是完整的命令:
执行-help命令后,您将看到以下结果。这将为您提供可与 nload 一起使用的选项的完整列表:
如何使用 nload 命令监控网络
我们已经知道,nload 命令提供传入和传出的网络流量信息。那么让我们看看如何使用nload命令来查看详细信息。
在终端上输入“nload”命令并按回车键可以看到类似的结果:
请注意,输出显示 Device enp0s3 [10.0.2.15] (1/2),表示网络上有两个设备。您还可以在设备之间切换,为此,您所要做的就是使用键盘上的向左或向右箭头键。前面的输出是第一台设备的网络报告。这是第二台设备的网络报告:
如果您想同时获取两个设备的详细信息,请使用 -m 命令和 nload。请参阅以下命令:
-m命令的结果将显示所有设备上的网络结果,而不显示任何图形。这是以下结果:
使用 -a 命令设置时间窗口
带有 nload 的 -a 标志用于设置计算平均值的时间窗口长度(以秒为单位)。默认情况下,窗口的长度为 300。让我们使用 -a 标志将时间窗口长度设置为 30 秒。请参阅以下命令:
命令结果如下:
使用 -t 标志设置刷新间隔
nload 命令允许您根据需要设置刷新间隔(以毫秒为单位)。默认刷新时间间隔为 500 秒。您可以通过使用 nload 的 -t 标志来设置您想要的刷新间隔时间窗口。让我们使用以下命令将刷新间隔设置为 100 毫秒:
按 Enter 键运行 nload -t 命令。 nload 是主命令,它将执行与其关联的其他命令和标志。 -t标志用于设置刷新间隔时间,100毫秒是需要设置的刷新时间间隔。请参阅以下输出:
这些命令可以组合成一条命令,只需一条命令即可根据您的需要分析流量。假设您要将时间窗口设置为 200,并将刷新时间间隔设置为 400 毫秒。请参阅下一个命令以了解如何完成此操作。在这里,我们使用 -m 标志以及所有其他命令来一次显示所有设备的结果:
请注意,同时提供了三个标志 -m、-a 和 -t。当该命令完成执行后,它应该立即显示所有设备的结果,同时将窗口时间设置为 200 秒,刷新时间间隔设置为 400 毫秒。让我们通过检查以下输出来确认这一点:
结论
在本教程中,我们了解了监控网络流量的必要性。我们知道Linux操作系统中提供了nload工具,用于监控网络流量。 nload 是一个命令行工具,它通过关注带宽来监控网络流量的性能。我们还使用 nload 命令实现了一些标志,以了解 nload 的功能以及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类型的信息。